15、16世纪的印刷字体 所属栏目:国外传真 18年04月19日 标签:

内容:介绍15世纪末德国印刷技术的发展,说明中世纪书法对印刷字体的影响,并介绍早期出版的名著。
参考文献:“Writing”,Encyclopedia Britannica,29,p.1060-65.

---------------------------------------------------------以下为翻译内容---------------------------------------------------------

在印书时代出现了一些具备书法特质的字体。(而没有发生同样进化线索的中国,可能是因为毛笔书法的价值统治。)15世纪末曾使用的“Schwabacher”字体很快被“德文尖角体Fraktur”字体取代。“Fraktur”来自于拉丁语“frango,fractus”(broken)。Fraktur字体综合了书法手书和哥特体(blackletter?)的特点,有很多尖角的哥特体笔画和综合了古典罗马方书体和加洛林小写体的Antiqua(common)字体的流畅曲线相比,带有一种破碎的美感。有时候Fraktur字体被叫做“德文字母”以便与“拉丁字母”区别,虽然Fraktur仅仅是拉丁字母很多字体中其中的一种。
一开始Fraktur字体是应奥地利(Austrian)大公、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Maximilian Ⅰ,1493-1519执政)的要求,由Hieronymus Andreae创造的用于出版一系列书籍的新字体。Fraktur很快取代了先前的Schwabacher字体和Textualis(哥特纺织体)字体,一大波Fraktur变体开始被使用。Fraktur字体普遍使用于德语世界和诸如斯堪的纳维亚半岛(Scandinavia)、波罗的海(Baltic)地区和欧洲中部等受德国影响的地区。后来几个世纪中,大多数欧洲中部国家改为使用Antiqua字体,但是使用德语的人们还是坚持Fraktur字体。歌德(Goethe)的母亲曾经在给他儿子的一封信中表达了对他的著作使用Fraktur而不是Antiqua字体印刷的感谢。然而在20世纪40年代(1940s)早期,希特勒(Hitler)公开指责Schwabacher字体的犹太作风,下令废除过时的Fraktur字体转而采取更普遍使用的Antiqua字体。这条命令结束了一个古老的传统,但是有些作家比如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仍坚持使用Fraktur。一些人可能将其与发生于20世纪下半叶中国人改用简体汉字作对比。




上面的例子是所谓的“Panagram”,一段没有意义的文字,经常是包含所有26个字母和德语中“变音(umlauts)”的一个句子。



手机扫码浏览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