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封半世纪的神秘字体,“印研宋七”字体首发

[业界动态] 作者:字体学者 浏览次数: 23/07/17 09:5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17日在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举行“非遗手工字体宋七”发布会,尘封半个世纪的“印研宋七”字体正式发布。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宋七体”设计灵感来源于《康熙字典》的字头字,故也被称为康熙字典体,极具古雅风韵。有别于传统宋体字横平竖直的挺拔硬朗,“宋七体”字形修长,笔形圆润浑厚,且具有强烈的版刻风格,笔势上呈现左低右高的态势,竖弯钩委婉和顺,点的收笔处带有明显垂露感,既有楷体书写时的书法韵味,又彰显了宋体的笔意特征。其设计兼顾了美观性与实用性,不仅适用于各类书籍、报纸杂志的正文排列,同时适应时代需求,是一款可用于数字媒体屏幕显示的字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印刷铅字仍沿用旧字形字体,字体、字形杂乱,异体、变体混合使用,严重影响印刷质量和阅读效果。1959年,文化部召开会议指导上海率先进行“印刷字体改革”,以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为基地,集聚了沪上美术创意有功力、书写正楷有造诣、雕刻字模有经验的三股人才,成立了50多人组成的字体研究室。

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字体研究室的设计人员耗时5年,研发了一套完整的手工技艺,相继完成了“宋、黑、楷、仿”四种常用印刷字体的创写设计,总计8万字,这些字体沿用至今,不仅为新中国推广简化字和汉字使用的规范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为汉字文化的普及、传承、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2009年由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申报的“汉字印刷字体书写技艺”项目,被列入第二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宋、黑、楷、仿”四种经典印刷字体中,宋体是最常用的出版印刷字体。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在20世纪手工设计推出了多套风格各异的宋体字,这些字体都以数字命名,每一款都承载着重大的历史使命。

其中,“宋一体”是1962年专门设计用于新中国首部《辞海》的正文用字,其字形方正,笔形清秀;结构严谨,行款整齐,阅读流畅。此后又用于1985年版《汉语大字典》等大型工具书正文。

“宋二体”是1963年为首版横排简体《毛泽东选集》正文用字而设计,后又被称为“经典著作体”,其字形继承了横轻垂重、有棱有角的传统,字形挺拔秀逸,大气疏朗,流畅自然。“宋二体”广泛用于排印各类书刊,是当今世界上应用最广的一种汉字字体。现在电脑字库里常用的书宋体,大都在该字体的基础上加工制作而成。

“宋三体”是1964年为排印《毛泽东诗词》而设计,所以又称“毛泽东诗词体”。

“宋五体”和“宋六体”分别是1970年和1980年设计的行头宋和标题宋,被广泛用于户外标语和书报杂志的标题用字。

在这些宋体的家族中有一款特殊的字体,原名“宋四体”,后改名为“宋七体”,由“汉字印刷字体书写技艺”非遗第一代传承人徐学成于1968年设计。由于历史原因,这款字体设计完成后未能问世,字稿被封存遗忘在印研所字体仓库。

2020年,在“汉字印刷字体书写技艺”非遗项目第二代传承人陈其瑞的推荐和引导下,这套字稿才被找到并重新面世。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启动“宋七体开发”项目,由第四代非遗传承人领衔,根据手绘原稿归纳、提炼、再设计。目前,“宋七体”已完成一期开发,此次首发6763个汉字的字库产品,后续将有支持大字符集的产品面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是中国现代汉字印刷字体的发源地,“宋、黑、楷、仿”等汉字印刷字体的原始创写者,也是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汉字印刷字体书写技艺”的传承保护单位。在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四楼艺术设计馆第一部分“汉字与出版”的“文字改革与‘整旧创新’”单元,陈列有印研所提供的“宋二体、黑二体印刷活字设计稿”。馆内导视、展板文字、雕塑设计等多处选用了印研所授权字体。其中广场雕塑“行路”使用“宋黑体”;导视馆名使用“宋二体”;主题馆二级标题、内容文字,三级标题,门牌地址等处成为“宋七体”发布前的首个用户。见证过中国新闻出版发展历程的印刷字体设计经典,正在这座全新的新闻出版专业博物馆里展示独特魅力。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本文作者:施晨露

点此关闭窗口

快捷键ESC

手机浏览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