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略汉字之美 感悟中华文化

[业界动态] 作者:字体学者 浏览次数: 22/06/25 08:4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月8日,肯尼亚国家图书馆举办中国文化体验活动。图为人们在练习写汉字。新华社记者 龙 雷摄

日前,国产古装剧《梦华录》热播。其片头与海报上的“录”字上部因多了一横引发热议,焦点在于该写法是否是错别字。相关讨论也引发了大家对汉字规范书写的关注。

◆整理规范伴随着汉字的演变发展

北京中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副主任孟德宏表示,梳理汉字历史可以发现,整理和规范汉字是客观需要,也一直伴随着汉字的发展演变。

相关专家表示,由于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无论是早期以象形为主的阶段,还是后来进入复杂的表意文字阶段,其形体都具有很强的多变性。汉字的一字多形现象,扰乱了字与词之间的对应关系,影响了汉字记录汉语的有效性,也增加了人们学习和使用汉字的负担,因而必须加以整理和规范。

数字化背景下,汉字字体更加多元,一些所谓的“艺术字体”,粗俗、草率地对汉字进行夸张变形,不仅影响了规范汉字书写意识,还背离了汉字的文化内涵和审美趣味,对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造成了负面影响。

今年1月,在中央宣传部出版局召开的规范使用汉字工作座谈会上,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加强汉字使用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势在必行。

中国文字博物馆学术委员、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常耀华表示,虽然信息化时代给汉字书写带来冲击,汉字的生态环境也在改变,但文字是“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的载体和媒介,必须得到应有的尊重,维护汉字规范书写便是维护文化根脉。

◆规范使用汉字需全社会共同努力

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无论从法律层面还是具体操作层面,推行规范汉字都是共识。

2000年10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首次使“规范汉字”成为一个法律概念。该法明确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2013年,《通用规范汉字表》颁布,使“规范汉字”这一法律概念落到实处,明确告知表内列举的8105个汉字就是国家规定的通用规范汉字。

今年2月,中国出版协会、中国报业协会等11家协会联合发布《关于规范使用汉字的倡议》。《倡议》指出,汉字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文化的根,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标识。规范使用汉字、表现汉字之美,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汉字书写需兼顾规范性和审美性

规范汉字使用并不等于拒绝个性化的汉字书写,但汉字书写需兼顾规范性和审美性。

孟德宏认为,新闻出版、影视媒体、展览广告等公共领域,应使用规范汉字。但汉字书写带有个性色彩,在非公共应用领域,在规范性的前提下,应对个性书写予以尊重。

说到个性书写,常被提及的是汉字书写艺术对字形产生的影响。就此,常耀华表示,日常用字和艺术创作不同。书法创作允许“繁则减除”“疏当补续”,书家追求的是创造出“有意味的形式”,而不仅仅是为了交际。“但这是变例,不是常例。即使为变例,也是约定俗成,书家创作并不会一时性起、随兴所遣、任意涂抹。”常耀华说。

值得关注的是,进入信息化、网络化时代,计算机汉字字体广泛应用于出版、影视、网络等面向公众的领域,较好地满足了单位和个人多样化、个性化的用字需求,但也存在字体运用场合不当、书写不规范等问题,有的字体甚至忽视了文字的书写规范、书写技法和文化内涵、审美特征。就此,相关专家呼吁,对字库设计者和相关企业来说,需要强化把关意识,提升审美水平。

◆从规范书写中感悟中华文化

在国际中文教学中,汉字规范书写尤为重要。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汉语教师彭莺有多年国际中文教学经验。在她看来,教授外国学生中文离不开汉字教学,汉字教学的首要前提是规范书写。“首先,在我教授的不少外国学生中,他们之所以对中文感兴趣,正是基于对汉字的好奇和热爱。因此,教授外国学生规范书写是展示汉字之美的首要途径。只有做到规范书写,学生才能体会到汉字的结构之美、布局之美、笔画之美。其次,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和智慧的结晶,只有掌握规范书写,外国学生才能理解汉字承载的文化信息。”彭莺说。

“横平竖直皆风骨,撇捺飞扬是血脉。”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汉字作为形、音、义三位一体的文字符号系统,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广泛的影响力。如何让外国学生从规范书写中感受汉字所承载的中华文化,是国际中文教师面临的挑战之一。

彭莺从具体教学层面出发建议,在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让外国学生实现汉字的规范书写除了老师展示外,还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汉字书写软件,以便向学生立体展示汉字的字形、笔画和笔顺,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汉字的结构、书写规则等,进而了解汉字的文化积淀,感受中国人的思维与观念。(本报记者 赵晓霞)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6月24日 第 11 版)

点此关闭窗口

快捷键ESC

手机浏览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