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王祯的声韵法,与武英殿按《康熙字典》的子、丑、寅、卯十二地支名偏旁部首法也有差异,而是采取通俗的、易于背诵的诗句形式的捡字口诀。在捡字诗诗句的每个字下面,或按偏旁部首,或以字形结构相近的规律,将字归类于不同的字盘。现在宁化木活字印刷中使用的,有两首传承至今的古老的捡字诗。
(1)“君王立殿堂”五言捡字诗
“君王立殿堂”五言32句160字的捡字诗,是大部分谱师使用的捡字口诀,不知出于哪一代木活字印刷老祖宗的创意,囊括了常用汉字的偏旁部首,用宁化方言诵读,有平有仄,极为入韵,便于记忆和应用,因而代代相传:
“君王立殿堂”五言32句160字的捡字诗,是大部分谱师使用的捡字口诀,不知出于哪一代木活字印刷老祖宗的创意,囊括了常用汉字的偏旁部首,用宁化方言诵读,有平有仄,极为入韵,便于记忆和应用,因而代代相传:
君王立殿堂,朝辅尽纯良。庶民如律礼,平大净封疆。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数支春。
疾风知劲草,世乱识忠臣。士穷见节义,国破别坚贞。
台史登金阙,将帅拜丹墀。日光升户牖,月色向屏巾。
山叠猿声啸,云飞鸟影斜。林丛威虎豹,旗炽走龙蛇。
卷食虽多厚,翼韵韬略精。井尔甸周豫,特事参军兵。
饮酌罗暨畅,瓦缺及丰承。玄黄赤白目,毛齿骨革角。
发老身手足,叔孙孝父母。来去上中下,杂字俱后落。
“君王立殿堂”捡字诗的特点是把头脚左右偏旁同类、字形相近的字排在诗句的每个字下,如尹、群、辟等归“君”字之下,主、玉、弄、理等归“王”字等。诗中有的字可以拆成多个偏旁,但往往仅用其中的一个,以防混淆。诗中“蛇”代表两个偏旁,凡虫、鱼偏旁均归其下,是个特例。诗中最后一句“杂字俱后落”,“后落”是置于后面的意思,是“落后”的倒置结构,典型的宁化方言语法,意指将难以归类的杂字均存放此处。因此,只要背熟了诗句,熟悉字盘的排列位置,捡字时就能得心应手了。
这首捡字诗并不十分讲究诗句的含意,格律对仗也不规范,有的地方还颇为拗口,所生成的捡字方法也很特殊,不是规范的部首捡字体系,但其十分通俗管用。
无独有偶,在已故中国印刷史研究专家张秀民着、韩琦增订的《中国印刷史》(宁化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600页)中,张先生也提到了宁化嵊县和江苏常熟的谱匠过去也曾使用这首捡字诗。现转录该书附注中的原文如下:
君王立殿堂,朝辅尽纯良。庶民娱律礼,太平净封疆。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数支春。
疾风知劲草,世乱识忠臣。士穷见节义,国破别贞坚。
基史登金阙,将帅拜丹墀。日光升户牒,月色向屏帏。
山叠猿声啸,云飞鸟影斜。林丛威虎豹,旗灼走龙蛇。
秉众罗氛缺,以幸韬略精。欣尔甸州予,参事犒军兵。
养食几多厚,粤肃聿佳同。非疑能暨畅,育配乃承丰。
张秀民先生并注:“以上为嵊县黄箭坂谱匠的字盘诗,由秀铫弟抄寄。有关嵊县谱匠的情况,据已故的沈贤修师的调查访问。常州谱匠亦有此诗,但略有差异,不知谁先发明。”
拿宁化的32句160字诗对照张先生在书中引用的原诗,发现后者并不完整,只有28句140字,未有诗的收尾。两者对照,前面20句基本相同,后面8句则大不相同,共有30个字不同(诗中加粗的是与宁化捡字诗对照的不同之处)。由此可见,“君王立殿堂”捡字诗应是宁化、江苏一带的谱师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创意,由于地域和历史的关系,在传承使用中又产生了一些变化或错漏,随着木活字印刷技术的逐渐衰落失传,各地记录的捡字诗都已残缺不全,唯独宁化由于木活字印刷技术现在仍在使用,所以得到完整的保存。
当然,这首捡字诗由于所出的师承体系不同,诗中的个别用字在宁化谱师的记忆中也有些出入,各家归类都有些差异。这里是经王超辉、王钏巧、王海秋、潘朝良、张益铄等木活字印刷技术传承人多次讨论,订正了个别歧误,较为完整地还原了这首古老捡字诗的原貌。应该说,“君王立殿堂”捡字诗是古代民间文人的实用之作,是别具匠心的创意。
快捷键ESC
手机浏览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