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中诞生的新标题字—新魏体 所属栏目:中文创造 19年07月29日 标签:

[转载]文革中诞生的新标题字——新魏体

              新魏体作者韩飞青

 

上世纪五十年代,《人民日报》推出了牟紫东写的长牟、扁牟等标题字体,《解放日报》也有刻字工人姚志良的“小姚体”标题字;配合建国10周年纪念,《文汇报》也推出了俞乃风的隶书体,接着到了六十年代以后在《新民晚报》也经常可以看到类似《爨宝子碑》的标题字。文革中文物出版社曾用集宋版优秀刻本《攻媿先生文集》中的字来印特种的珂罗版《毛泽东诗词》。总之这一切说明我们的媒体懂行的领导非常重视改变美化当时报纸出版物版面的效果的。那时印研所活字室的设计人员,正热火朝天的进行着艰苦奋斗创业的初级阶段。他们历史性的完成了向中央提出要“汉字印刷体与手写体统一的规范意见”,后被采纳通过。这是一件可与历史上秦始皇统一六国文字相媲美的伟大创举!那时我们完成了宋一、宋二、宋三正文用字,以及后来的被遗忘的“康熙字典体” 。与之配套的黑一、黑二、宋黑等标题黑体也相继完成。那接下来要搞的工作重点就是要继续美化标题的新字体了,这时我们已从研究所“斗、批、散”到了字模一厂,画稿组。这就是我记忆的当时历史背景。

 

七十年代初,上海书法家胡问遂在《文汇报》上发表了一篇要重视传统的书法教育的文章,接着1972年在上海黄陂路原中苏友好友谊电影院旁的地方,举办了自1962年中断后的首次上海书法展览会。这是一次经历了文革摧残后的书法展览,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而作为从事实用书法领域的印刷字体设计师自然也对此十分关注。展览会上我们选中了以写老魏碑楷书见长的一批书法家,他们是沈培方、杨永健、瞿国棣(都是写《始平公》一路的魏碑)以及写《张黑女碑》的周孝国(对他当时书写的鲁迅《惜花诗》印象最深)。接着就请他们写我们提供的字表上的字,排印缩小后的版样,进行评比挑选,后来觉得还不够成熟而作罢。而当时最受工农兵群众喜爱的是马路上、墙上到处刷毛主席语录的新魏体。于是我和张家声两人主持了这一新魏体的组织开发工作,这是开创了字模设计史上第一次请书法家写字模的伟大创举。

 

平时我上下班要骑一个半小时的自行车(贯穿上海东西马路),每天关注着两旁店家招牌及墙上的标语,也同你们现在一样的关心热爱字体的信息,只不过你们有的是专业的单反相机,而我们那时只有肉眼留意观察了。对于那时上海的这一切的信息都能了如指掌,如数家珍的一一道来。就这样,我们发现了写北京东路“长城料器店”招牌的陈钟咏,他是东海船厂厂医,三十岁不到的青年;商务印刷厂刻铅字高手侯殿华,文革中市一级展览会标、展板书写新魏体的红人。我又请书画出版社《书法》杂志的创办人周志高推荐了后来曾当过上海市卫生局副局长的张明岛、杨浦国棉十五厂的王宽鹏、中学教师周孝国以及当时还不曾被我们看好的轮胎二厂的韩飞青等先写了一批字样进行评比,后来就进级缩小到四人参加社会评比,他们是:韩飞青、侯殿华、周孝国、陈钟咏。而经过社会工农兵公平评选的结果,不被我们同道看好的韩飞青因得票最多而被选中书写。于是开了介绍信,到轮胎二厂商调韩飞青来字模厂书写,时间是1973-1974年间。

 

[转载]文革中诞生的新标题字——新魏体
       候殿华近影
[转载]文革中诞生的新标题字——新魏体


[转载]文革中诞生的新标题字——新魏体

陈钟咏近影 八十年代上诲书店岀版社《新魏书字帖》出版

 

[转载]文革中诞生的新标题字——新魏体

 

1974年春我们又接受了中央的特急政治任务,要为毛主席印大字本用36磅长牟体而展开的三地设计师大会战的光荣任务。由于我和张家声身兼新魏体重任,无奈只能留厂陪韩飞青一起书写。当时内部公布了印刷常用字表的4050个字,一开始就按此表书写,直到完成全部简体常用字。为此字模厂还特意用毛边纸排印字模样本送人,封面还特意用瓷青色专用封面纸,中式线装,古色古香,人见人爱。记得印数极少,我当时只拿到两本样书,后来都送了人。现在谁如能淘到此宝,一定是一桩美好的收藏轶事。

[转载]文革中诞生的新标题字——新魏体

 

[转载]文革中诞生的新标题字——新魏体

[转载]文革中诞生的新标题字——新魏体

    顺便再说一下,最好的书法家写标准用楷书也不见得他全副汉字都写得好。一般小学毕业都能识写二千多字,那书法家最拿手写也不过三千多,况且还要看各人的造化而异。韩飞青当然也不例外。我和张家声就担当起把关重任的职责。虽然他是书法家,我们什么也不是。但是凭着我们实干了那么多年的经验积累也就毫不客气的一一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幸好我们的好意没有被韩先生误解。他都能一一接受重写。到后来我们在征得他同意的情况下,干脆动起了剪刀加浆糊的动作。为什么呢?因为有时重写一个字不见得能完美再现那一笔,因为笔画的起伏变化,每一个细微处都是瞬间不经意出现的,这也是毛笔书法写字的特色所在。所以有时为了一捺太长重写,不如干脆动刀剪除一点点多余的部分,粘接起来合适。因此,在这副字的原稿中,现在还可以看到我和张家声“动手”的记录来。而这一切现在回想起来正要对韩飞青先生说一声对不起。好在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为了对得起后代,应该对这副字负责。

 

[转载]文革中诞生的新标题字——新魏体
          摄于一九六三年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活字室前旋转形扶梯边,依次前陈其瑞、张家声、过祖良、陈永海、许柏康、徐学成等设计同仁。上面四楼即活字字体研究室。

 

[转载]文革中诞生的新标题字——新魏体

         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原稿展示窗  新魏体、 后面左起  舒同体、宋黑、任政行书体

 

我在完成了这副字的1976年也就离开了字模厂,转入“冷排”时代的照相排字机字模的生产。这是以后要详细再说的事情。到了八十年代后期“冷排”进入了鼎盛时期,照相字模版上到处都是我们设计的铜模字体,原稿都是被一一无偿的提供移植进了字模版,这时的无偿流出,也可能进入了以后的电脑字库。韩飞青的“新魏体”自然不会遗留,因为只有4050个字,这样算来还要补写2900个字。至于后期的繁体字也要补写。所以总共约要补写五六千的新魏体字。

说到他的稿费收入,在1974年写好时,我们也为此进行了讨论。结果是4050个字分文未付给韩飞青,部分原因是因为当时还处于文革之中,“稿费是资产阶级的”,统统也被打倒,这是理所当然不足为怪的事!但是我们人情上总得要意思一番,于是由我到朵云轩挑了一函日本印制的《昭和法帖》,时值人民币六十元给他了事!

 

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活字字体设计的春天也到来了,又何至是这样,应该到了字体设计的顶峰期,以后随着因特网时代的到来,我们的字体设计工作也是最最光辉灿烂的。尤其要提的是留美华人、华文字库老总黄克俭,那时发现了我们,称是国宝级人物,从此由他引入微软、苹果才有了现在的电脑字库。

 [转载]文革中诞生的新标题字——新魏体
      华文字库老总黄克俭

 

现在再补充说一下周华金的新魏体。新魏体在文革中是最热门的字体,当时上海滩写的最好要数上海铁路北站的周华金。当时北站设立的毛主席语录广告牌是最耀眼,最受欢迎的地方,也许是地处人们进出上海的繁华地段,但是主要是因为字写得好!红底白字的语录,制作之精良是没得话说的,其字的笔画挺括光洁,再细看白字的边缘根本无法想象是手写的,至于怎么制作,至今仍是迷!那时忘了问周华金。我们特意请钱震之拿了所里最好的德国潘德康照相机去拍照,回所以后复制成学习参考资料。

 

[转载]文革中诞生的新标题字——新魏体


 

[转载]文革中诞生的新标题字——新魏体

既然这样好,字模一厂为什么没有请他?因为远在此之前,华文厂已经请他到厂写字模了。出于同行不能挖

墙脚,于是只能弃他;另起炉灶,物色其他人选了。后来我们的新魏体工作进展相当一帆风顺,1974年完成后就刻制铜模面世了!而周华金的新魏体,因为内迁丹江文字六〇五厂,一度被搁置,后来问起一直陪伴周华金一起工作的郑家玲,得知字稿全部写就,惟可惜的是并无开发出字模来,至于是否进入电脑字库与大家见面,我这内行也一时难下定论,有时好象还能看到周华金的影子。

 

[转载]文革中诞生的新标题字——新魏体

 

去年分别快四十年的某一天,我专程上门拜访了住在中山公园附近的韩飞青。他看到我的文章在上海书协的《书法通讯》上全文发表很是高兴,九十高龄的他身体健朗记忆清晰,亲自书写"心旷神怡"四个大字赠我,又在我收藏的册页《翰墨缘》中题了宁静致远四个大字以作留念。

 

[转载]文革中诞生的新标题字——新魏体

[转载]文革中诞生的新标题字——新魏体

[转载]文革中诞生的新标题字——新魏体

 

[转载]文革中诞生的新标题字——新魏体

[转载]文革中诞生的新标题字——新魏体


[转载]文革中诞生的新标题字——新魏体

   壬辰新正  九旬翁 飞青老 赠余心旷神怡四字 时隔四十余载 其作新魏体 已随媒体广为流传家喻户晓今仿其笔法书之  其瑞

 

本文部文图片来自古吴轩出版社《新魏体寻踪》,在此感谢周健人。

 

 

 

    补记       新魏体问世以来 日益为人们及媒体所喜爱,这不,人们为祭拜亲人祖先的碑铭石刻到处都应用他的新魏体。我说这方面,韩老的的确确为社会做了一樁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

    要知道,在古代为人撰写墓铭、碑额等等题字,是要有一定身份的人才能所为 。

 

    前不久,两岸领导人习马会唔在新加坡举行,会谈桌上的座签,是用繁体还是简体,一时受到关注,不用说我也用心注意。果然,当晚电视显示用的是韩飞青新魏体!而且一繁一简,有关方面安排充分尊重对方习惯。于此,我立马电话告知韩老向他祝贺,耳机里传来了已九十二岁高龄,他的一阵爽朗响亮的笑声,顿时感觉一股热流在彼此心中荡漾……

 

[转载]文革中诞生的新标题字——新魏体

     又   今年六月承蒙字模二厂字体设计师郑家玲邀请,参加她退休同仁的宴会,遇到新魏体高手周华金。

    他不认得我,但我却早认识他,这还要追朔到一九六七年,由侯殿华陪同我去北京西路字模厂,看正在写字模稿的周华金。那时,他正用长峰羊毫把锋添扁在纸上书写,并毫无保留展示他的笔杆是用刀削细,并叙说这样可以便于运笔转动,方便写出外方里圆的方折角笔划效果。顿时受获匪浅。

 

[转载]文革中诞生的新标题字——新魏体

     当天,自然要询问他新魏体的后续情况,正如上面所述,后来,他去湖北丹江继续补写完稿,但事后厂方并未刻成铜模问世。

     真可惜,如今岁月匆匆,时光流逝,这段往事只能留作历史佳话在人间自然流传――

 

                                                                       2015.12.   补记于寓中

 

 

    最近新成立的上海新闻出版博物馆,想采访录相韩飞青先生。于是我又同韩老电话联系,他愉快地接受。

2016年1月7日,新闻出版博物馆馆长 、字体设计爱好者励致谦、龚奇俊等一同走进位于中山公园附近的韩老家。[转载]文革中诞生的新标题字——新魏体



[转载]文革中诞生的新标题字——新魏体

 

[转载]文革中诞生的新标题字——新魏体

[转载]文革中诞生的新标题字——新魏体


 

    韩老年轻时除了书法,还喜爱摆弄相机,京剧票友。亲遇梅兰芳大师,受称  好嗓子。

 

                                                       2016.1.15   补记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