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钱字体与读法

[印雕探源] 作者:三江堂主 浏览次数: 18/11/09 08:21

我国文化历史悠久,早在华夏文明时期,就有很多艺术品出现,货币的使用也是在很早就开始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使用货币的历史长达数千年之久,最早使用的货币材质是贝制,即贝壳,早在商代就已经开始广泛使用了,但是随着人们商品交换和贸易的发展,对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贝币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商朝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铜币的出现,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海贝这种自然货币便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

1.jpg


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文字的演变,在钱体上逐渐出现了文字,早期空首布等古钱上的文字过于久远,今人鲜有认识,这里不予讨论。到了秦代,已秦半两为首钱币的出现,才比较清楚的体现了汉文字。

早期钱币上的文字多以篆书为主,在秦统一六国之前,各国钱币的形状不一,如铲币、刀币、环钱等,且只能在各自统辖的范围内流通;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确定统一法律、度量衡、货币和文字,废止了战国后期六国旧钱,在战国秦半两钱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在全国通行,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秦半两字体可以归结为大篆,整体文字奔放,不太规整,并且文字较为高凸。


2.jpg

秦之后,汉朝也曾发行过半两钱,字体为小篆,整齐、低平,书写较为规整。


3.jpg

到了汉代王莽时期,发行的一种比较有名的钱币---货布,货布的造型古朴,书法独特。被称为悬针体的篆书“货布”二字充满币面,在长达30毫米的笔划中,笔线仅宽0.36毫米。可以说,币面上的“货布”二字,准确地把汉代时的物质生产与商品交换,高度地概括了。在汉代王莽时期,其统治时间虽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但统治者却进行了四次大的币制改革,把当时的造币工艺推向了一个登峰造极的地步。


4.jpg

王莽时期还发行了一种比较名贵的刀币,即一刀平五千币,其中一刀平五千分为环柄和刀身两部分,环柄为一方孔圆钱,环文上曰“一”,下曰“刀”,字为阴刻,字陷处填以黄金,并且加以打磨,使字面与钱面平齐。刀身上铸有阳文“平五千”三字,其中“平”是“值”的意思,即表示一枚刀币价值等于五千。值得注意的是,这枚刀币的造型独具韵味,丝毫未拘泥于春秋战国时代刀币形制和尖首刀形制。古拙稳重,并透露出秀美气息。币面铭文“一刀平五千”五字书写流畅,气势生动,毫不呆滞,承袭了战国时期币面铭文“一笔过”的特征,新莽钱币,钱文纤细,工艺讲究,钱币版别较多,但钱文大体以悬针篆为主,文体有精有粗,粗者文字平夷,制作较逊,精者轮廓斜削,笔划细挺。


1.jpg

此外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篆体写法。即永通万国币,此币为北周静帝宇文阐,大象元年(公元579年)始铸。面文“永通万国”,玉箸篆,“永通”意为永远通行,“万国”示天下万国可用。字廓深峻,形体厚重,钱文和铸工均臻妙境。


2.jpg

此后还有行书、隶书、草书、楷书等较为常见的书写体,宋代以后,钱文都采用楷书,篆书、隶书、行书书体基本从钱文中消失。但是,即便如此,由于时代差异以及统治阶层的偏好,钱币上的楷书钱文也呈现出多样的风采。

3.jpg

4.jpg

5.jpg

6.jpg


另外,我国在元代和清代为少数民族统治的时期,发行的钱币也有其少数民族的文字,如元代的大元通宝就是蒙古八思巴文,清代的天命、天聪通宝为满文,也是比较有特色的一种钱币。

7.jpg

8.jpg




点此关闭窗口

快捷键ESC

手机浏览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