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易”字探源和《周易》之阴谋

[印雕探源] 作者:Q葩小玉 浏览次数: 17/11/10 11:39

对甲骨文“易”字的解读,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易,因为对这个字的解读,还有许多的变易。伟大的古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中对“易”字作如下解读:“蜥易,蝘蜓,守宮也,象形。《祕書》說:日月爲易,象陰陽也。一曰从勿。凡易之屬皆从易。”《说文》释字,当时并没有甲骨卜辞作为参考,这是它的一点不足,但唯其如此,相比于拥有大量甲骨文、金文资料的现代学者来说,益发显示出许氏的睿智和伟大。一百多年前,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成为伟大的发明家。如今,区区一个只有小学学历的农民,竟也能直接用摩托车的引擎来改装一台飞机,并且首飞的效果,甚至比莱特兄弟的还要好。但是,这已经不能够称之为轰动世界的发明了。
许氏释“易”为蜥蜴,或者壁虎,源于“易”字在古时与“蜴”字通用,故而所以也。同时他也引用了纬书的秘说:日月为易,象阴阳也。前不久,我刚刚发表了一篇博文,论“明”字并非指“日月同辉”,这里又跑出来一个“易”字,中国的神秘主义者早在二千多年前,就说“易”是日和月了,但如果“易”是日和月,那么“明”又是什么呢?大概有人会不假思索地跳出来,说“明”是“日月同辉”,而“易”则是“日月交替”,或者“阴阳交替”了。然而天上的日月运行,本来遵循着大自然铁定的规律,又岂是神秘论者想要同辉就同辉,想要轮替就轮替的?所以初中生学英语,从元音开始,大学生学英语,还是从元音开始;小学生学习“明”和“易”,容易也,简易也,到了研究员或者教授这个层级,还要从头再学一次“明”和“易”,是故说易者,又谓之“不易”也。

1.png 

    在这里,我们列举了甲骨文中的“易”字,和金文中的“易”字,看看它们的造字本义是什么?又是如何演变的。可以说,“易”字与“日和月”,“阴与阳”等,没有半点的关系,也与“蜥蜴”、“变色龙”等,没有半点的关系。“易”字,本来与“匜”字同源,如果说“匜”是一件容器,作名词,而“易”字应为动词,或者名词动用。“易”字原来的意思很简单:将一个容器内的液体,注入到另外一个容器中去,如此而已。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易”字与恩赐的“赐”字通用,也当做“锡”字,赐与锡,原本是同一个字,这又证明,“易”字在古时,或者发的是“析”字的音。所以,蜥和蜴,是同一种动物,蜥就是蜴。从战国时代开始,一些神秘主义者将“易”字解读为“日和月”,或者“阴与阳”,这都是本末倒置和想当然之辞。那么在金文和甲骨文中,“易”字为什么当做“赐”字呢?可能因为古人在聚餐时,通常是由长者分配食物的,“匜”可以用来盛酒,也可以用来盛肉汤,这要由长者进行分配,或者是“给予”,长者的“给予”,也就是“赐”。所以,将“易”当作“赐”不是简单的同音假借,而是将这个字的本义做了一下延伸。

2.png

    如上图,徐中舒先生在《新编甲骨文字典》中,对“易”字作了很好的诠释,在甲骨文中,“易”字除了作为“赏赐”的意思之外,还有可能含有“更易”的意思,因为你将一只杯子里的酒,倾进了另外一只杯子,这就发生了变易?所以,徐先生亦自疑之,作为治学严谨的学者,他不能够对此下肯定的结论。但是我们知道,古人用字有同音假借的习惯,比如说,清明时人们给祖先的坟上除草,称之为“易墓”,这显然是不便说“刈”字,而用同音的“易”字来代替。又比如,古人用“晹”字来表示“阴天”,但是表达阴天或者太阳被遮蔽的,应是“翳”字,而刈字和翳字,皆是“易”的同音字。

    如上图,各式各样的匜(yí),注意这个字与“易”字同音,而“易”字正是由此字演变而来。图①,青铜匜。图②,流金银匜。图③,玉雕匜。图④,青瓷匜。图⑤,朱漆匜。图⑥ ,陶匜。匜的作用,不过是想让其中的液体(酒或者水),在流出来时,更为集中,形成一条水线或者水柱,慢慢的流,而不是象一幅小瀑布,一下子倾泻下来。这对所盛液体的是一个节省,也是为了防止液体飞溅到别处,污染衣物或者其它器具。盛酒的匜,后来演变为一边带手柄一边有嘴的酒壶,或者茶壶,而洗手用的匜,后来演变为水瓢。不过它的原型,也一直在坚强地生存着,人们现在不再叫它的本名“匜”了,只当做是一只便于注水的杯子。

3.png

    青铜时代的匜,常常与一只铜盆相配套,这大概是洗手用的,即所谓的“金盆洗手”。可以想到的是,贵族们平时所用的,并非这沉重而笨拙之物,这可能用于某种隆重的宗教或者祭祀仪式,即所谓礼器也,用以表示对神的尊敬。前面说过,“易”字与“匜”字,是同源的关系,而且它们是同音字。但是同源却末必同流, 从“匜”字,又演变出“也”字、“它”字、还有“蛇”字。于是,它和他,本是同一个字,它和蛇,本是同一个字。他又叫“伊”,与“易”字同音,蛇音为“遗”,即“逶蛇”之“蛇”也,还是和“易”字同音,还有一个替代的“遗”字,有流注之义,比如遗尿也,又有馈赠之义,即“易”之本义“赐予”也。

4.png

    前面说过,“匜”字与“易”字,是同音、同义而且同源的,所以在甲骨文中,它们是同一个字。上图中的第一个字,是“匜”或者“易”,它们的侧面剖切视图。“易”字,最早在甲骨文中就开始了它的简化,变为一只杯子的手柄,还有旁边的“三滴水”。而“匜”字,在金文中也开始了它的演变,上面的第二个至第五个字,就是金文的“匜”字,它是一个正面剖切视图,也就是说,匜的流水口,是面对读者的。最后一个字符,演变为“也”、 “它”以及“蛇”。由于甲骨文的“蛇”或者“它”字,又与“虫”字差不多,而且古人亦将蛇,称之为虫,故古文的“虫”字,又有很多种写法。然而“匜”字演变为它、虫和蛇,应是一个古老的错误,“匜”与它或者蛇,本来毫不相干,最多,因为匜的器形,采用了十分优美的流线,似蛇之曲也,而从它流出的液体,又与器身一样,亦是优美的流线,似蛇之曲也。
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研究《易经》或者《周易》,成为一门显学,而且研究《周易》的热潮,至今仍未退去。那么凡是研究《易》的,大都要对“易”字做一番解读,释其字以正其名也。因此,“一阴一阳谓之易”、 “日月为易”以及“变色龙为易”等等两千多年以前的旧说,纷纷被拾掇出来,大有旧瓶装新酒,更上一层楼的意味。传说世有“三易”,谓夏之“连山”也,商之“归藏”也,与“周易”并称而为三易。山之出云,连绵而不绝,这可能是“夏易”的本义。而所谓“归藏”,实为“龟藏”也,商人将占卜之龟甲,集中秘藏之于深窖,这个作为档案,以方便于日后查询和对比,这样就可以总结规律,完善和校定对每一种龟兆的解读,于是幸而有了龟藏,我们才得以见到甲骨文。周原出土的甲骨文告诉我们,周易与商占大有不同。传说周伯姬昌被帝辛囚之于羑里,装疯卖傻而阴谋复仇,于是以树枝代笔,在大牢的地面上,借着微弱的光线,冥思苦想,终于演绎出八八六十四卦来。
然而夏之“连山”并未称为“易”,商之“龟藏”亦未称为“易”,何独周人占卜之术,便称作“易”?史称孔子年老而读《易》,致苇编三绝,犹不能解,可见《易》道之深,圣人亦惑之,而非寻常之人可得也。那么让我们重新回到对“易”字的解读:一只有着特殊形状的杯子,向一个盆子里注水,连绵而不绝,犹如人工的“水龙头”也,但不知不觉中,杯子空了,而盆子满了,此不易之事也,于容易之中,完成了变易。这大概就是周文王在大牢里,每日琢摸的事情,最终使羑里牢狱之阴,变做丰京镐京之阳?
然而我始终认定,《周易》之“易”,与日月无关、与阴阳无关,与蜥蜴亦不相干也。《周易》之“易”,实为“演绎”也,《说文》释演字之义曰:“演,水长流也。” “易”之为字,本来是借着匜,来达到“水长流”的效果,是故《易》者,演绎(易)也,这样的机谋,与商王的龟占,大有不同。文王身陷囹圄 ,而阴怀颠覆商王朝之志,故而《周易》,不是简简单单对一日或者一事之占卜,而是对极其重大的事件,做着周密而且长远的谋画,这是深藏不露的阴谋,处心积虑的算计,反反复复的推演,而它与日月之光明,又有何干哉?
 

 

点此关闭窗口

快捷键ESC

手机浏览更方便: